发布日期:2013年6月3日 浏览次数[1741]
MBA给我们带来的是,一块牌子、一个圈子、一套思维方式。
名校的MBA头衔,当然是个响当当的牌子,可以受用一生,可能还会惠及下一代。好牌子就是块好公司、好工作的敲门砖。进了门以后,修行就都靠自己了。有块好牌子,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职场中,还是很管用的。HR和老板在不太了解你本人的情况下,先看牌子啦。好牌子,让你不会输在起跑线上。
MBA的学习比较注重小组讨论,同学互动,会形成一个校友的圈子。这个圈子倒不是直接做生意的上下家。而是,你工作遇到难题的时候,可以很容易找到请教的对象。例如,你的同学中会有律师、银行家、创业企业家、HR、PR、财务各种背景的人,同学告诉你的情况,不用怀疑有虚假成分,有利益考虑。他们的知识能帮助你做出正确决策。就是有关私事的处理,你的同学在深圳或是香港甚至在美国、西班牙,你出差也有人可以带你去玩,有个照应。大学同学专业相同,背景太相似,和MBA的同学圈还是不同的。职业上越往上走,MBA校友圈的力量会更明显,有时候相当于一种社会地位的认同。
MBA给人最大的改变是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方式。大家用一样的词汇,在一个套路里思考商业问题。MBA的知识、技能帮助HR理解PR,帮助销售理解后台运营管理,公司的中高层更容易沟通,客户与客户之间也更容易理解对方。由于目前世界的商业游戏规则还是由西方国家主导,MBA又源自西方,所以读MBA就是理解西方社会制定的商业游戏规则。中国人学,所谓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;学好后,就是“以齐人之道还治齐人”了。
不同需求 不同MBA方案
处境1:
A对目前的职业现状不满,又找不到突破口,自己的本科专业不怎么称心,考虑是否通过读个MBA来改变境遇,破斧沉舟寻找职业新起点。
MBA对策:
这样的个案在我们的咨询过程中也遇到过。说远了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和我国教育培养人的方向有关。我们的家长们就想让孩子能上大学,并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特长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方向,所以,当时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可能比较盲目。于是孩子工作后还是没有方向。
首先,A需要先做个人人生和职业规划。看看自己的人生目标怎样,希望怎样的事业发展来帮助自己达成人生目标。如果您是个愿意接受辛苦工作去创造美好未来的人,可以考虑通过MBA做过渡。这样的人,如果个人或是家庭经济允许,建议读全日制的MBA,参加GMAT考试,或是全国联考GRK。经济和个人情况允许,可以申请海外学院;如果条件有限,考虑报读中国一批优秀的管理学院。但是,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,这是第一位的。否则,优秀的学校都不会录取你。例如,复旦-麻省理工IMBA项目的招生主任就一再强调,他们希望在面试中看到学生对于自己的把握和计划。这比GRK考试的高分更加重要。进入中欧、北大BiMBA、复旦、交大、清华等这些名校的洗炼,确实能给未来带来改变。付出努力,量力而行吧。
处境2:
B职业前途很有眉目,可惜身处外企又只有本科学历,新进来的对手们都是海归,为争取升职,决定掷金为自己加油,要学就学有管理者前景的MBA。
MBA对策:
B想法代表了我们咨询者中很大一部分人的境遇。我们建议,对,马上考虑一个在职MBA课程,最好是中外合作办学或是外国商学院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的MBA课程。即能帮助自己提高,理解公司高层所做出的各种战略部署,也好让自己有个文凭在对手如云的公司中,不至于太像小丑鸭。
这部分人其实是目前各大商学院最欢迎的一个人群。职业发展很清晰,经济能力足够,MBA课程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技能、扩展人脉、打开视野、提升对手公司挖角的竞争力。
如果您在上海、在北京或是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,建议到几大高校去实地观察、听听视听讲座。我们的建议是您可考虑GRK考试全国联考(如果你非常看重中国著名高校的品牌),也可考虑准备下GMAT考试,不一定要参加,可以训练下思维能力。您的最方便的选择是那些只拿各类考试成绩作为参考,并不强求的中外合作办学MBA项目(如上海交大-马赛商学院MBA、复旦大学-BI挪威MBA、复旦大学-香港大学MBA、上海交大-加拿大UBC MBA)和这一两年才进来的海外著名院校MBA项目(曼彻斯特商学院GlobalMBA)。它们各有所长,相同点是注重个人经历和工作成绩,要求英语上课听讲和作业。
B你的工作就是筹措资金、学好英语、做好本职工作,明确职业方向,准备申请一所好的在职MBA。
处境3:
C求学目的与现在职业很无关,只觉自己社交圈匮乏,生活半径只比足球大上一点点,听说学MBA就是学个同学圈,决定去为自己找圈、找新朋友。
MBA对策:
C情况我们遇到比较少。但也不是没有。MBA的课堂中确实有不少年轻有前途的青年男性。成家和没有成家的一半一半。倒是有一部分姻缘是由MBA学习过程产生的。战略学的老师甚至有说,这叫强强联手,战略联盟。
但是如果单纯抱着扩大社交圈的目的的话,也可以去参加各种交友活动。MBA的花费还真不小,读起来又累,很难说有花前月下了,有的多是食堂、教室和挑灯夜战。找到同战壕的战友,倒是感情深厚。
还是一句话,要先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,就是为了找朋友、找圈子去,也不能太偏重一点了。
MBA会让你的钱包薄几分?
MBA就是一个既让人爱又让人恨的名词。动则10万、20万,目前大陆也有超过50万的学位课程。好的在职MBA多在15-20万,全日制的MBA项目,目前好的也在13-15万,新进入MBA圈子的学校也在8万左右了。EMBA项目有两个档次,第一阵营40万不到点,第二阵营20万多。媒体的关注是谁家学费又涨了,评论中无不咋舌天价课程越来越多。经理人们关心的是哪家学院排名更高?我读哪里的项目收益最大?
MBA和EMBA毕业生的发展其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欢喜的,读书期间公司顺利上市,企业发展日益稳定,于是每每开心地鼓吹这个学上得值,几十万投入,换几千万生意;愁苦的,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去,要面临竞争越发激烈的职业市场,人力资源总监们也许会很客气地对你说,类似您这样背景的人很多,我们有很大的挑选余地。
目前,全球经济形势不好,世界各大名校MBA毕业生最热门的就职去向,投资银行大幅度裁员,基本不招聘新人。最近的毕业生在考虑求职去向时逐步恢复理智,选择也更多样,开始重新考虑传统行业,终于逐渐回到生意本质了。
近几年,媒体对商学院的排名,林林总总。著名的有英国金融时报年度排行、美国商业周刊年度排行、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年度排行等。中国大陆比较有影响的,财富中文、经理人杂志等都在花大力气做排行榜。不同榜单,各有侧重。有的偏重商学院的研究成果、有的给国际化较大权重。有时候你在一张榜单上读到某个学校全球第几,可能在另一张榜单上连校名也没找到。学校还是那个学校,只是榜单的游戏规则有所不同,也许还有些不错的学校就懒得参与这些排名,埋头做它自己的特色。
专家说:学会掂量MBA的性价比
在报读MBA之前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的。磨刀不误砍柴工。
MBA教育领域,不像买房、买车,总有个性价比。性价比很难套用到教育领域。因为教育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使用的商品,还有一年-两年的人生经历、一辈子可以使用的知识、技能、一辈子受用的人生圈子。它是一个全方位的因人而异的有更多心理因素的服务。
有个“就高不就低”的原则可以分享,我们听了非常多读MBA以后的校友说,如果可以让他们重来,他一定花更多的钱,去读最好、最出名的学校,只要他的能力能够达到的话。我们的建议也是,读一个要用你的能力去争取、去攀爬的项目,对你的发展最有利。找一个适合您目前的状态的项目最重要了。
MBA适合哪些人读?
MBA,无疑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。无数的人竞相追逐渐着这个令人艳慕的桂冠。在北京城里,大大小小的、或官办或民办的MBA考前辅导班不计其数,每个班都挤满了期盼的身影。这仅仅是MBA桂冠追逐者中的一部分,还有形形色色的各高校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的MBA班的学习者,各种外语辅导班中孜孜学习GMAT的人们,大家的共同的目标就是成为MBA。那么,MBA适合哪些人读?MBA又应该学些什么?
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从现在报考MBA的考生中来看,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:一是带着问题以求知的心态去读MBA的人。这些人从未系统学过管理学知识,他们大都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获得了企业管理岗位的职位,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同时,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,遇到了许多凭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,他们感到有必要去学习,去充电,以便更好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。二是一些在工作中不太顺利的年轻人,为了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,给自己一个新的空间,给自己一个新的希望,他们也选择了MBA。他们对MBA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其他人。这群人期望以MBA作为一个跳板,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。三是一些学历不太高,工作待遇不理想的人,当他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MBA的有关资料时,认为MBA是一个通向黄金殿堂的黄金大道,于是他们也义无反顾的选择了MBA。四是看中了MBA这个庞大的同学群体的人,他们并不需要再学习什么,他们既有了现代的管理知识,又有了管理的实践经验,他们认为学MBA最重要的是在名校结识一批未来的管理精英,结一张硕大的“关系网”,做为自己未来的资源库,使得自己能在商场上左右逢源,立于不败之地。当然,还会有一些其它需求的人。其实,不管你是以什么念头来考MBA,这并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你是否具备一个MBA所要求的基本素质:严谨、务实、有毅力、果敢、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。选择了MBA,实际上是选择了一条曲折的奋斗之路。综观世界上那些飞速发展的大企业的CEO们,十年不知家庭生活为何物,对他们来说,早已习惯成自然了。无论你以什么动机来考MBA,无论你对MBA的期望有多高,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:那就是MBA之路绝不是一条安逸之路,而是一条崎岖的奋斗之路,那种贪图享乐的人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MBA的。
你适合读MBA吗?
金融风暴下的职场可谓哀鸿遍野,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回到商学院充电,就读MBA来镀镀金。实际上,MBA的本质应该是职场人士工作若干年后的职业加速器。作为高端培训,它的本质就是职业发展的投资。MBA的特点在于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。读MBA的收益在于两点:转行或者职业加速。很多人通过系统的学习获得管理者必须的知识、人脉和技能;同时也为那些工作不久、精力旺盛同时又雄心勃勃的青年才俊提供了转行的机会。
当一个人决定投资MBA以后,必须要梳理清楚七个关键问题:
第一,要问自己是否适合读MBA?
好的商学院也会反复问你这个问题。并非人人都适合读MBA,正如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投资股票。如果不是适合的人才,读10年也无济于事。读MBA的人大多乐于和人打交道并且对商业机会敏感。
第二,出国读MBA只是为提高英语水平?
此外有个很普遍的误解就是认为读MBA是为提高英语水平。语言的提高在于日积月累,而非一两年时间就能做到的。读MBA之前一定事先做好语言方面的准备,而不要指望通过MBA学英语。这样的投资显然不是用来学英语的。相反,如果语言准备不充分,想要在MBA项目中生存是很困难的。
第三,体力准备好了吗?
MBA的学习极为辛苦,体能的储备尤为重要。MBA还有很多社交活动,这是它的独特之处。毕竟MBA培养的是管理者,而不是学者。
第四,职业规划是否已做好?
这是中国的MBA学生较少考虑的方面。很多人是在陷入职业倦怠、无所事事的迷茫中走进商学院的。这恰恰是入学之前要仔细掂量的,否则毕业后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。MBA是成年人的培训,更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未来,而不是依赖学校。
第五,如何提升自己的软性技能?
MBA的最大好处是对学生软性技能的提升,其中最重要的是跨文化沟通。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,学会与不同种族的人打交道尤为重要。中国的教育强调权威的作用,西方的教育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。MBA教育则是把学生解放到了极限。MBA的精髓不是在于教授告诉学生如何管理企业,而是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走向成熟。道理其实很简单:企业家不是课堂教出来的,而是在市场中厮杀出来的。顶尖的MBA项目恰恰创造了这样的仿真环境。
第六,如何积累人脉资源?
全职MBA的重要收益在于拥有紧密的同学关系,这是在职学习所无法比拟的。在商场上交朋友很难,但是在商学院拥有朋友则要容易得多。原因在于回到学校,利益冲突少了许多。对于中国人而言,留学可能是唯一能够拥有较多外国朋友的机会。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,这样的关系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。即便是在美国这样讲究自我奋斗的地方,圈子也是很重要的。
第七,如何获得工作机会?
读MBA的直接收益是可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。中国的市场回旋余地大,经济复苏比较快。MBA的学习正好是个缓冲。MBA学习的经历可以为进入在华跨国公司高层打下良好的基础。此外,随着中国企业走向海外,MBA学生将拥有更多的海外华人企业就业优势。